2020年,去玉门关,寻找真正的“汉子”
作者:佚名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20/1/13

2020年,去玉门关,寻找真正的“汉子”

文章来源:敦煌智慧旅游官方 

李白诗云: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;
岑参诗云:玉门关城迥且孤,黄沙万里白草枯;
王昌龄诗云: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;
但,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还是王之涣的那句: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

大家知道么,那个被唐代诗人们赋予了悲情、伤感、孤寂、凄苦底色的汉代玉门关,自公元前121年设立,跨过2020年,它已经整整2141岁啦!!!

一座历经2000多年的汉代雄关遗址,以及它附近的汉代军需仓库——河仓城遗址,一段西北地区保存完好的约300米的汉长城,和已经石化了的用于传递烽火信号的积薪,只有亲自走近它们,才能深刻感受到:

汉朝,一个崇尚武力,开疆拓土的雄性帝国,面对北方匈奴的长期袭扰,他们奋起抗击,追亡逐北,开疆拓土,努力扩大着中国的传统疆域版图。在那个全民皆兵的时代,汉子们面对迥异于中原的自然环境,他们或许一时难以适应,时有思乡之情,但从未向困难妥协。他们一手持剑,一手扶犁,随时等待征召,守土开疆。

玉门关

汉代敦煌成为东来西往的门户,阳关、玉门关是汉王朝西北地区的总出入口。张骞两次通西域后,大量的商队、中外使节、军士、僧侣、百姓等往来于阳关、玉门关大道上,一片兴旺景象。为有效地对过往货物和客流进行监督管理,在长城沿线和关隘设置管理机构,并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制度,井井有条的对长城关口出入境人员和物产商品予以监管。

汉长城

“汉子”,本就是在一场场浴血厮杀中,北方民族对汉代骁勇将士的称呼,也是男子的荣光和至高褒奖。
西汉武帝时,向匈奴发动反击战争,将匈奴赶至漠北。为巩固西北边疆形势。历经二十多年时间,陆续修建了一条东起辽东,西到罗布泊东缘的长城。其中,河西汉长城东起黄河西岸,西到敦煌西境榆树泉盆地,横贯河西走廊北境全线,延绵2000多公里。
汉长城战线漫长,又处偏远,所需兵力十分庞大,为确保长城线的安全和兵源供应,汉代规定凡23-56岁的男子都要赴边塞当一年的戍卒。他们平时垦田,战时打仗。
微信图片_20200110171152.jpg
玉门关附近出土的汉代农具
那些在汉长城沿线坚守、屯垦的汉子们,面对着抵御外敌、修建长城和开荒屯田三重任务,他们骨子里的狂野和不羁不断地被唤醒、激发,于是绵延万里的汉长城拔地而起,傲然屹立于当时的中国边境,仿佛在用他们张扬的血性告诉人们:万里长城永远不倒!

河仓城

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,建于西汉,位于敦煌西北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,西距玉门关(小方盘城)12公里。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3米许的土台地上。因临疏勒河,故称河仓城。河仓城分内外仓,这是内仓照片。

据考证,河仓城自汉代到魏晋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秣的重要军需仓库。把守玉门关、阳关、长城、烽燧以及西进东归的官兵将士全部从此库中领取粮食、衣物、草料供给,以保证他们有旺盛的战斗力。

因此,河仓城是古代中国西北长城边防至今存留下来古老的、规模较大的、罕见的军需仓库。

今天的河仓城四壁多已颓塌,但仍能从现存的墙壁上,看到曾经用于防潮防霉而特意设计的三角形的通风孔洞。让人不禁感叹:那些两千多年前的汉子们,不仅骁勇善战,更具有生活的智慧,他们适应所有环境,也必定会开创出一个伟大的时代,而此后,我们也将一直被称之为汉人。

积薪

烽火制度在西周就已出现。汉代边塞烽火制度为汉烽火制度之一种,是汉代边塞重要的军事警备和通讯的制度与设施。由中央、郡、部都尉三级逐级颁发。汉代烽火信号标志约有烽、表、烟、苣火、积薪五类,前三类白昼使用,苣火主要用于夜间报警,积薪昼、夜兼用。为保证烽火制度的严格执行,在汉代边塞防御体系中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。

积薪指堆积的各族杂色柴草,伐薪是戍卒的日常工作之一,平时积存以备随时使用,积薪以堆为单位使用。“一炷”即一堆。因为是成堆燔燃,必然是下火上烟,故可昼夜兼用。“积薪”也分大小,大积薪是燔烧报警用的。备用的积薪被涂上泥之后,成堆摆放,一防大风刮走,二是用以储备,以供之需。现在敦煌长城沿线上还有十多堆用泥涂抹的积薪,长年不用,已成石化状。

烽火报警,事关重大,故务求迅速、准确。古代烽火传递速度之要求,首见于居延汉简。汉代烽火每时行百里,昼夜约达千八百汉里。

汉一里约四百公尺长,每时百里,昼夜行今天的一千三、四百里左右。汉简记载居延至觻得(lu de中国汉代县名,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)的运行时间,牛车需行二十余日;烽火最快,只需十时六分半;若再继续传至京师长安,约需廿五时,全程二昼夜(三十六时)可达。在两千年前,这可算是高速了。已知汉代烽火之速度、效率较唐代烽火高。

在那个争当英雄好汉的铁血年代,汉子们健体魄、平天下、御外敌、立功勋,对每天的日常工作,没有丝毫懈怠。

往事越千年,敦煌汉代的遗迹已经看完,戍守边关的汉子们的故事和精神,一代代传承至今,融入到后世的血脉之中。

 

 

--2020年,去玉门关,寻找真正的“汉子”!
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 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