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现世界罕见化石层
作者:liuyanli    文章来源:光明网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16/10/12

山东现世界罕见化石层

        日前,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带领的科考队,历经两个多月的发掘,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2号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再次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化石。专家表示,如此连续多层富集的恐龙化石层,在世界范围尚属罕见。随着后续发掘工作的深入,不同化石富集层位将呈现出“兵马俑式”坑道,对研究恐龙演化、集群死亡和古地理、古环境等有重大意义。

  此次发掘地点是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2号恐龙化石遗址馆的东侧。这一地点是汪筱林带领的莱阳科考队于2010年发现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的地方。莱阳市政府为了保护这一重要地点,在当年的发掘遗址上加盖了保护设施,成为2号恐龙遗址馆。

  在发掘现场,记者看到,地面上分布着整齐的阶梯状分布的深坑,这些大约从三四米到十余米深的坑,暴露出五个颜色各异的倾斜的化石层,一层二层是灰绿色、三层四层是紫红色、五层红得更鲜艳呈砖红色……“这些颜色不同的化石富集层代表恐龙生存年代的早晚不同,所呈现的是岁月的记忆。”汪筱林说。

  自今年7月初,汪筱林带队在2号馆连续两个多月的野外集中发掘,再加上多年来的考察研究,最终确认在2号馆附近100米的范围内有8个连续的化石层。“发现的这八层连续的化石富集层,目前已发掘暴露了其中的五层,另外三层还需要进一步发掘确认。”汪筱林告诉记者,已暴露的连续5个化石层,恐龙化石非常丰富,比如在第三化石层,在不到300平方米的范围内,他们用两年时间发现采集了600余件大大小小虽然完整但分散保存的恐龙骨骼,已经装架了4条鸭嘴龙化石骨架,现陈列在公园内的莱阳古生物博物馆中进行展览。这每一个层面都反映出当时不同的古气候环境,这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,具有非常重要且独一无二的科研价值。

  “在二号地点有连续多层的化石富集层,厚度两三米或三四米出现一层,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层倾斜,我们清理出的每一层化石富集层的化石就像兵马俑的坑道那样,顺着走向向两侧延伸。”汪筱林分析,从这些化石杂乱无章的排列方式来看,莱阳恐龙化石群的形成是突发性的泥石流导致其集群死亡,泥石流将不同类型、不同发育阶段的恐龙卷入其中,在快速搬运过程中将尸体撕裂,骨骼杂乱地堆积到一起,经过7000万至8000万年左右的地质演化,形成了目前的恐龙化石群。他表示:“坑道式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,未来2号遗址馆将用‘兵马俑式’的展陈方式,向游人呈现当时恐龙生存繁盛、原始埋藏状态和集群死亡原因,以及古气候、古环境和古生态。”

  为何会出现这样连续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富集层?汪筱林认为,莱阳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,说明晚白垩世这一时期莱(阳)-诸(城)盆地的气候适宜恐龙等脊椎动物生存和繁盛。莱阳恐龙动物群主要以鸭嘴龙为主,既有平头的鸭嘴龙亚科的成员,如谭氏龙和山东龙,又有具头饰的赖氏龙亚科的成员,如青岛龙,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恐龙类型,如兽脚类恐龙破碎金刚口龙、似甘氏四川龙,甲龙类格氏绘龙,以及肿头龙、剑龙和蜥脚类恐龙等,说明当时各类恐龙非常繁盛,多样性很高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在第五层,科考队继2015年发掘了一只乌龟化石之后,今年又发掘了两只近乎完整的乌龟化石。“乌龟和恐龙都生活在河流湖泊环境,乌龟主要生活在湖里,而恐龙主要生活在河流及湖泊沿岸。”汪筱林说,仅有乌龟而同层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恐龙骨骼,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也代表着莱阳的地下世界有更多谜团值得进一步探索发现。

  随着莱阳恐龙化石的不断科学发掘和发现,以恐龙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建设也正在进行中。目前莱阳白垩纪国家公园内已经建设了一座地质古生物博物馆、两处恐龙遗址馆,莱阳市将全力打造科学研究、遗址保护、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等多位一体的,以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和各种地质现象与自然地貌景观为主的国家级“白垩纪公园”。人们在这里将可体验到紧张刺激的恐龙文化之旅。

相关链接:烟台船票

——山东现世界罕见化石层
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 !)